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能力發展大多比正常兒童慢或容易出現異常。無論是語言理解能力,還是使用肢體語言(如面部表情、動作、手勢)的能力,還是口頭表達(如說話)的能力,都落后于正常兒童
家長應首先帶無口語的自閉癥兒童咨詢專業的口腔醫生,排除發音器官的結構異常和器質性病變。只要孩子發音器官沒有器質性病變,就一定會發出聲音。大多數自閉癥兒童不存在發音器官的器質性病變,但卻存在目的性運用障礙。如果孩子不會發音是因為存在構音問題,可以通過氣息練習、下頜骨穩定性練習、舌靈活度練習等,幫助他正確發音。例如,練習吹汽笛、吹蠟燭、吹泡泡可以提升孩子說話時的底氣和說長句子的能力;利用下頜骨鍛煉器來練習孩子下頜骨打開的高低,說一些不同高度的韻母;利用舌尖上抬工具練習d、t、n、l的舌尖音。但無論自閉癥兒童是否存在構音方面的問題,在進行語言相關能力的訓練時,不僅要加強主動發音訓練和被動發音訓練,也要注重將孩子所說的話變得有意義,不能單純只是讓孩子“說話”而忽略了語言溝通的作用和意義。
二、及時反饋
通過視覺或聽覺讓自閉癥兒童知道發音可以得到反饋,明白與他人交流的過程。如用錄音機給孩子錄音后再讓其聽自己的錄音,或利用發聲訓練儀(軟件)中的發聲訓練。發聲訓練儀(軟件)在孩子發聲時會看到屏幕上的小動物在跳動,通過直觀的游戲吸引孩子興趣;也可通過家長要求的發音給予及時的反饋,讓孩子在享受發音樂趣的同時盡快度過無口語期。要讓孩子覺得發音是一件快樂的事,多在自然的情景和游戲的情景中教授他們發音說話,這樣孩子學到的語音才更自然,更有溝通和交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