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背景提升,就是指通過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和學術實踐等方式提升自己在標準化考試成績之外的一系列軟實力,從而增強自己的競爭力。背景提升本質上是尋求留學申請中除了紙面考試成績以外區別其他競爭者、發現和挖掘自身獨特競爭力和價值的過程。
學生的學術背景可被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兩部分。留學學生在書寫文書的時候,往往喜歡提及某個活動或者實習,或者項目的其中的一些小細節,與眾不同的背景經歷恰恰最容易吸引人。
背景提升主要種類
1、科研類
科研類如論文發刊(SCI/SSCI/EI)、國家專利、短期實地科研等,這種主要括參加科研項目、發表科研論文等。招生官往往能根據具體的論文發表情況直接地判斷出學術科研能力。
科研學術的背景提升其實就是運用科研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幫助同學建立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
2、競賽類
如AMC數學競賽、丘成桐數學獎、iGEM等,更適合低年齡段申海本的小朋友,在一個高認可度的競賽項目中獲得好成績,可以展現自身在該領域具有的領先優勢。國際或國內的學術性比賽,例如物理/生物/英語能力/化學競賽等,每年3-6月都是競賽季,很多含金量高的國際賽事在這個時間扎堆開賽!
3、企業實習類
如四大行、互聯網大廠、咨詢公司、金融公司實習,公司級別越高,實習崗位越核心,含金量越高。雖然說科研能力是很多院校普遍看重的,但是大家也不要輕視實習經歷這一點,因為某些院校的一些專業還是會比較看中學生的團隊協作,溝通執行等能力的。
4、公益活動類
如NGO活動、社團活動、志愿者、義工,需要出國、時長較長的活動收費較高,為期1-2周的體驗類項目,費用較低。
許多學校希望看到學生每年在社區服務中貢獻的時間不低于50小時,因為這也直接表現出申請者對于社會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
注重背景提升的原因
學生參加背景提升活動的目的可能有很多。但主要的因素是為了出國留學的時候,除系統申請中能填滿五個獎項十個活動之外,還能讓自己的履歷、文書素材也更加豐富多彩。
從申請的角度看:
軟性背景提升,就是為了豐富學生自身的申請材料以提升競爭力。
從大體趨勢看:
大量國內學生申請國外高校,如果只用學習成績、標準化考試成績,國外高校很難對學生進行區分,或者說區分度不高。因此就需要多維度進行考量,這就導致了一些外國高校更為重視學生的背景提升。
從學生自身角度看:
參與背景提升活動,也是對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一個真正有含金量的背景提升活動,至少能夠提升學生在學術、知識、品德等多個軟性實力的某一個方面,進而幫助未來學術發展,以及事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