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簡稱SI理論,它是由美國加州艾爾斯博士提出,它是指大腦將身體各種器官(感、視、聽、嗅、味、觸覺、運動覺)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多次的組織分析,綜合處理、做出正確決策、使得整個有機體有效地運轉,完成人類高級而復雜的認識活動,括感知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注意力、理解力等。
感統訓練是通過專業的訓練器材,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刺激其大腦功能,鍛煉孩子的前庭覺、觸覺和本體感,從而提高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的訓練。某種意義也可以說,感統訓練就是一種在游戲和玩樂中的訓練。
感統訓練益處
1、提高自控能力
感統訓練不僅是對生理功能的訓練,還涉及心理,大腦和軀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孩子通過訓練可增強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情緒變得穩定,注意力有所改善。
2、提高學習能力
感覺統合訓練的關鍵是給孩子視,聽,嗅,觸,關節,肌肉,前庭,等多種刺激,并將這些刺激與運動相結合,讓孩子做出正確的反應。
感統訓練對改善孩子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學習成績等都具有明顯效果。
3、提高運動協調能力
對兒童運動平衡能力差及動作不協調效果顯著。對那些運動協調能力差的兒童,訓練后能得到顯著改善。
4、提高適應環境能力
通過感統訓練,孩子與環境產生互動,有助于孩子認識物體的形狀,顏色,質感,聲音等,有助于孩子提高認識自己身體的能力,有助于孩子應變能力,協調能力,平衡能力的發展。
5、促進觸覺系統的發育
無論是觸覺敏感還是觸覺遲鈍,經過針對性強的感統訓練,都可以改變孩子膽小、愛哭、脾氣暴躁和人情冷漠的狀態。
6、促進孩子心理成長
在感統游戲中,孩子有大量與其他小朋友的機會,這可培養孩子合群、開朗的個性。
當孩子能掌握并獨立完成各種游戲和活動時,會由此獲得鼓勵和表揚,其自尊心得到了滿足,也有了成功的體驗,并感受到了滿足,也有了成功的體驗,并感受到其中的樂趣,使孩子宣泄能量和情緒,有助于身心的發展。
感統訓練時間
0-3歲是感統訓練的基礎期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小,沒有關系,其實,這個階段讓孩子接受一定量的合適的感統訓練,可以有效預防日后感統失調問題。
3-6歲是感統訓練的黃金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感統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再加上能夠自己表達,獨立意識強,所以可以進行的感統訓練門類也會隨之增加,訓練的效果會特別明顯。
6-9歲是感統訓練的補救期
6歲之前的孩子是松軟的泥土,你可以任意的揉捏,孩子也不會因為你的揉捏而痛苦。但6歲之后,孩子的行為模式開始固化,如果此時沒有足夠的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效果也會跟著大打折扣。
9-12歲是感統訓練的搶救期
相比上個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行為模式基本上已經固定下來了,感統訓練的效果和意義并不大,效果也不明顯。所以,作為孩子教育的擔當者和執行者,父母要是發現孩子有感統失調的問題,一定要及早帶孩子做感統訓練,尤其是基礎期和黃金期。在孩子12歲之前,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難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