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莉思1993年寫的《讓我聽你的聲音》一書中,講述了一個有兩個孤獨癥孩子的家庭矯治自閉癥的方法。這個家庭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看了洛瓦斯1987寫的一篇文章。他們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決定按照洛瓦斯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強化訓練項目。他們這樣做的結果顯得十分成功。因此,現在美國很多家長和專家都在討論這個教法。
洛瓦斯寫的《發育障礙兒童教育》(1981)是采用應用行為分析法對孤獨癥兒童進行教育的主要參考書。
二、應用行為分析法的要領
洛瓦斯在1981年的書中闡明了他的方法。
孩子的訓練一般是在3.5歲前開始的。洛瓦斯強調說:為什么要盡早(三歲半前)開始進行訓練呢?主要目的是在孩子尚未形成不良行為習慣之前盡早改正或減少不良行為,也要盡早教孩子基本的語言和社會交往(括玩)的技能。這種教法強調先用一對一的方式,然后擴大治療環境,集體治療,以便熟悉類似上學的環境和活動。應用行為分析法認為,早期進行強化訓練會增加孩子上普通學校的可能性。
每周在家里有不少于30~40小時的一對一訓練,每星期5~7天,每天4~6小時。這種時間安排不是絕對的,主要是按照各個兒童的需要調整。一次訓練平均2~3個小時(括休息)。
每個項目5分鐘左右,結束之后要休息1~2分鐘。
每小時也讓兒童休息15分鐘,就像學校的課間一樣,休息的時候,孩子們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錄象等。
開展一個應用行為分析法(ABA)訓練計劃需要哪些人參與呢?一般來說要組成一個“治療組”。這個組至少要有三個人,這樣可以保障他們一周的時間加起來可達到30~40小時。通常參與的人員是學教育學或心理學的大學生或研究生,當然有應用心理學背景的專業人員會更好,有專業素養的人可以恰到好處地處理隨時發生的事件。家長也是這個組的成員,但是不一定是直接來充當一對一的教師。也可能家長自己先這種操作技能,再教給請來的老師,家長的角色是參加每周治療組開會。是能先請專家來,一起設置合適的(一些)項目,幫所有訓練人員(家長和別的老師)都掌握同樣的方法。
三、應用行為分析法的具體訓練技術(DTT)
這幾年來,在美國越來越多的學校、機構和家庭都選用應用行為分析法來教孤獨癥兒童。
教學(訓練)的方式叫分解式操作教學(Discrete Trial Teaching)。這種DTT是一種具體的訓練技術。它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①將每一項要教的技能分成小的步驟,然后一步一步地練習;
②強化性教學,反復訓練每個步驟;
③使用提示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反應;
④使用強化物及強化手段。
為什么叫分解式操作教學(DTT)呢?這是因為這樣的教育過程括多種“操作”,每項“操作”都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具體過程由三環節組成:
①給孩子發出指令或要求;
②促使孩子對指令或要求做出回答或做出反應;
③結果(對孩子的反應強化或提示加強化)。
一個操作的這三個環節完成后,稍微停頓一會兒再給出下一個指令(開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須先每項技能的步,才可以開始學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驟,這叫《分解目標》。比如,要教孩子學習洗手就有好幾個步驟:打開水龍頭,接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關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教給孩子配對物品或圖片:先要教他學習相配一模一樣的物品。就拿杯子來說吧,先把一個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同樣的一個杯子給孩子,并提示說:“把它放在一樣的東西旁”(配對)。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強化”來促使孩子做出正確反應,完成要求。了這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擺放兩件物品(例如:一支杯子和一個球),提示孩子給這兩件物品配對。孩子須在擺放之前對物品加以辨別和區分。由于孩子已經練習過前面的內容,第二步就會容易一些。
ABA技術把每項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驟練習,就是為了使孩子在學習中更容易得到成功,盡量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減少挫折感。